ABOUT ME

-

Today
-
Yesterday
-
Total
-
  • 国家(中国)发布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,明确中医药治疗方法
    中医学/临床 2019. 2. 13. 18:42


    国家(中国)发布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,明确中医药治疗方法




    近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、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联合印发《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(2019年版)》,旨在进一步提高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化水平,促进儿童健康成长。


    《规范》重点聚焦重症CAP(社区获得性肺炎)的诊断和高危因素识别,经验性和目标治疗等,以期降低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。《规范》明确了中医药治疗方法。针对风热闭肺证、风寒闭肺证、痰热闭肺证、湿热闭肺证、毒热闭肺证、虚实夹杂、阴虚肺热证、肺脾气虚证等提出相应治法。除推荐基本方药,还针对相应证型推荐常用中成药。《规范》还提出,为促进肺部炎症吸收,可配合外用中药贴敷于胸背部。


    《规范》明确,本规范仅为总体原则,且规范中CAP不包括吸入性以及过敏性等非感染性肺炎。由于新生儿病原体及临床表现的特殊性,本规范仅针对生后29天到18岁以下儿童的CAP。



    以下是《规范》提出的中医药治疗方法↓↓



    风热闭肺证

    本证候多见于肺炎初期的患儿。

    主症:发热,咳嗽,气急,咽红。

    舌脉:舌红,苔薄黄,脉浮数,指纹浮紫。

    治法:辛凉开闭,宣肺止咳。

    基本方药: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(金银花、连翘、炙麻黄、炒杏仁、生石膏、芦根、鱼腥草、甘草)

    加减:咳嗽痰多,加川贝母、瓜蒌皮、天竺黄。

    常用中成药:银黄类制剂、麻杏石甘汤类制剂、胆木类制剂。



    风寒闭肺证

    本证候多见于肺炎初期的患儿。

    主症:恶寒发热,呛咳气急,无汗。

    舌脉:舌淡红,舌苔薄白,脉浮紧,指纹浮红。

    治法:辛温开闭,宣肺止咳。

    基本方药:华盖散加减(炙麻黄、炒杏仁、苏子、陈皮、茯苓、白前、甘草)

    加减:口渴心烦者,加炒栀子;痰黄稠者,加炙桑白皮、黄芩。

    常用中成药:通宣理肺类制剂、小青龙类制剂。



    痰热闭肺证

    本证候多见于肺炎极期或重症患儿。

    主症:高热不退,咳嗽,气急鼻扇,痰黄粘稠,面赤口渴。

    舌脉:舌红,苔黄腻,脉滑数。

    治法:清热涤痰,开肺定喘。

    基本方药: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(炙麻黄、炒杏仁、生石膏、细茶、葶苈子、莱菔子、瓜蒌、鱼腥草、甘草)

    加减:便秘,喘急,加生大黄;面唇青紫者,加丹参、桃仁;低热羁留,咳喘痰鸣,改用泻白散加味。

    常用中成药:麻杏石甘汤类制剂、葶苈大枣泻肺类制剂、胆木类制剂。



    湿热闭肺证

    主症:病程缠绵,发热咳喘,纳呆,便溏不爽。

    舌脉:舌苔黄厚腻,脉滑数。

    治法:清热祛湿,化痰开闭。

    基本方药:甘露消毒丹合三仁汤加减(茵陈、藿香、炒杏仁、薏苡仁、白豆蔻、连翘、黄芩、青蒿)

    常用中成药:甘露消毒丹类制剂、清热利湿类制剂。



    毒热闭肺证

    本证候多见于肺炎极期或重症患儿。

    主症:高热炽盛,咳嗽喘憋,烦躁口渴,涕泪俱无,小便短黄,大便秘结。

    舌脉:舌红芒刺,苔黄糙,脉洪数。

    治法:清热解毒,泻肺开闭。

    基本方药:黄连解毒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(黄连、黄芩、炒栀子、炙麻黄、炒杏仁、生石膏、知母、芦根、甘草)

    加减:高热不退,加虎杖、水牛角、丹皮。

    常用中成药:麻杏石甘汤类制剂、胆木类制剂。



    虚实夹杂

    本证候多见于难治性肺炎。

    主症:病程较长,咳嗽缠绵,喉中痰鸣,或低热持续,面白少华,易汗,纳差,便溏。

    舌脉:舌质淡或暗,舌苔厚腻,脉细无力。

    治法:扶正祛邪。

    基本方药:六君子汤合桃红四物汤(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法半夏、陈皮、桃仁、红花)

    加减:高热咳甚者,可酌情加用羚羊清肺散。

    常用中成药:千金苇茎汤类、六君子汤类制剂、桃红四物类。



    阴虚肺热证

    本证候多见于肺炎恢复期的患儿。

    主症:病程较长,干咳少痰,低热盗汗,面色潮红,五心烦热。

    舌脉:舌质红乏津,舌苔花剥、少苔或无苔,脉细数。

    治法:养阴清肺,润肺止咳。

    基本方药:沙参麦冬汤加减(沙参、麦冬、百合、百部、玉竹、枇杷叶、五味子)

    加减:久咳,加诃子、白屈菜。

    常用中成药:养阴清肺类制剂。



    肺脾气虚证

    本证候多见于肺炎恢复期的患儿。

    主症:咳嗽无力,喉中痰鸣,面白少华,多汗,食欲不振,大便溏。

    舌脉:舌质偏淡,舌苔薄白,脉细无力。

    治法:补肺健脾,益气化痰。

    基本方药:人参五味子汤加减(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五味子、麦冬、陈皮、法半夏、甘草)

    加减:多汗,加黄芪、煅牡蛎。

    常用中成药:四君子汤类制剂、玉屏风类制剂。




    注:

    1. 根据患儿年龄、体质及病情轻重斟酌处方药物用量。

    2. 为促进肺部炎症吸收,可配合外用中药贴敷于胸背部。



Designed by Tistory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