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 看全体
-
第01章 肺大肠系统08 肺阴虚证中医学/临床 2020. 9. 19. 18:38
肺阴虚证 DownLoad PDF file and high quality JPG file (下载PDF及高清JPG文件) ↓↓↓ 一、概述 肺居胸中,其位最高,对其他脏腑有覆盖、保护作用,所谓“肺为五脏华盖”。 肺叶娇嫩,其性情虚而喜煦润,喜润恶燥,易受内外之邪侵袭而致病,故又称“娇脏”。 肺主一身之气,为生气之源,与人体元气的生成密切相关。 元气、真气,是肺吸入的清气,与谷气相并而成“宗气”,再结合肾中之精气组成,其气贯血脉而充养全身。 “肺为水之上源”,肺气宣发、肃降则能布散津液,下输肾与膀胱。如通调失常,水液停滞,可发为痰饮、水肿等症。 肺阴虚是指阴液不足而不能润肺所表现出的证候。 肺主清肃,喜润而恶燥,多由久咳久咯耗伤肺之阴液,主要表现为干咳、痰少、咯血、咽干、口燥、手足心热、盗汗、便秘、苔少质红少津、脉细而数等。 肺阴不足,虚热内生,肺被热蒸,气机上逆,而见咳嗽、气..
-
第01章 肺大肠系统07 肺气虚证中医学/临床 2020. 9. 19. 00:12
肺气虚证 DownLoad PDF file and high quality JPG file (下载PDF及高清JPG文件) ↓↓↓ 一、概述 肺位于胸腔,横膈之上,上连呼吸道。 肺在五脏中位置最高,居于诸脏之上,有“华盖”之称。 手太阴肺经,起于中焦,下络大肠,环循胃口,通过膈肌,属肺,至喉部,横行至胸部外上方,出腋下,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,过肘窝入寸口上鱼际,直出拇指之端。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主气,主宣发,肃降,主通调水道,朝百脉而主治节。 由于肺主气而司呼吸,有输布精微至全身,通调水道的作用,因而在病理上,肺气不足将导致胸中宗气亏少,呼吸失司;卫气不足,卫外不固,易被外邪所袭;肺气虚少不能通调水道、布散精气而致水液失调,脏腑及周身失养。 所以肺气虚的辨证要点大致有以下几方面: ①咳嗽声低无力,喘息短气,声怯懒言,痰多清稀。 ②面色不荣,畏寒自汗,疲乏无力,易患外感,或脾气虚导致..
-
第01章 肺大肠系统06 大肠湿热证中医学/临床 2020. 9. 17. 23:28
大肠湿热证 DownLoad PDF file and high quality JPG file (下载PDF及高清JPG文件) ↓↓↓ 一、概述 大肠位于腹中,其上口通过阑门与小肠相接,其下端为肛门,又称为“魄门”。 大肠手阳明之脉,起于大指次指之端,循指上廉,出合谷两骨之间,上入两筋之中,循臂上廉,入肘外廉,上臑外前廉,上肩,出髃骨之前廉,上出于柱骨之会上,下入缺盆,络肺,下膈,属大肠;其支者,从缺盆上颈贯颊,入下齿中;还出夹口,交人中,左之右,右之左,上夹鼻孔。大肠主传导糟粕,以通降为顺,故大便排泄的异常,主要与大肠功能失调有关。 大肠湿热证是指湿热侵袭大肠所表现的证候。 多因外感湿热之邪,或因饮食不节,损伤肠胃,湿热之邪乘虚内犯所致。 湿热侵袭大肠,壅阻气机,故腹痛,里急后重; 湿热熏灼肠道,脉络受损,血腐成脓,故下利赤白脓血; 湿热下注,水谷传导失司,清浊不分,故暴注下迫,..
-
第01章 肺大肠系统05 寒痰阻肺证中医学/临床 2020. 9. 16. 21:30
寒痰阻肺证 DownLoad PDF file and high quality JPG file (下载PDF及高清JPG文件) ↓↓↓ 一、概述 肺位于胸腔,横膈之上,上连呼吸道。肺在五脏中位置最高,居于诸脏之上,有“华盖”之称。 手太阴肺经,起于中焦,下络大肠,环循胃口,通过膈肌,属肺,至喉部,横行至胸部外上方,出腋下,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,过肘窝入寸口上鱼际,直出拇指之端。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主气,主宣发、肃降,主通调水道,朝百脉而主治节。 肺为娇脏,不耐寒热,自然界寒、热、燥、湿等邪气,常易侵犯肺脏,人体的水湿痰饮也常停积于肺。 寒痰阻肺证是指寒邪与痰浊交并,壅阻于肺,肺失宣降所表现的证候。 多由外感风寒失治,或胖人痰盛之体罹感寒邪,或中阳不足,气不化津,寒痰内生所致。 主要临床表现:咳嗽气喘,咳痰色白而清稀,遇冷则甚,喉间痰鸣,胸膈满闷,畏寒肢冷,舌苔白滑,脉沉迟等。 二、与..
-
第01章 肺大肠系统04 痰热壅肺证中医学/临床 2020. 9. 15. 19:50
痰热壅肺证 DownLoad PDF file and high quality JPG file (下载PDF及高清JPG文件) ↓↓↓ 一、概述 肺位居胸中,左右各一,膈膜之上,覆盖他脏,称之为“华盖”,为五脏之长,上连气道,通窍于鼻; 肺经起于中焦,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胃口过膈属于肺脏,故与大肠相表里,同皮、毛、鼻等构成肺系统。 肺在五行属金,为阳中之阴脏。主气司呼吸,通达自然界之大气,又宣发肃降通调水道,主治节。因此,气、水之病皆与肺相关。 “痰得火而沸腾,火得痰而煽炽”,痰热壅肺是指痰热之邪,壅闭肺金,致使肺失宣降的病理情况。 痰饮是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,风寒入里化热,或肺胃素有蕴热,或饮食厚味积热,或湿痰羁留,郁久化热皆可成为痰热。 清代李用粹《证治汇补·痰症》讲到“痰之为物,随气升降,无处不到,为喘为嗽,为呕为泻,为眩晕心嘈,为怔忡惊悸”, 而痰热相合,壅于肺金,肺气..
-
第01章 肺大肠系统03 燥邪犯肺证中医学/临床 2020. 9. 15. 13:26
燥邪犯肺证 DownLoad PDF file and high quality JPG file (下载PDF及高清JPG文件) ↓↓↓ 一、概述 肺位居胸中,左右各一,膈膜之上,覆盖他脏,称之为“华盖”,为五脏之长,上连气道,通窍于鼻。 肺经起于中焦,向下联络大肠,回绕胃口过膈,属于肺脏,故与大肠相表里,同皮、毛、鼻等构成肺系统。 肺在五行属金,为阳中之阴脏,主气司呼吸,通达自然界之大气,又宣发肃降、通调水道、主治节。因此,气、水之病皆与肺相关。 燥气多行于秋令,为外感六淫邪气之一。 燥邪犯肺证,指秋令感受燥邪,侵犯肺卫所表现的证候。 燥邪易伤津,肺津受伤,肺失滋润,故易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,口唇、鼻咽干燥; 肺气通于卫,肺为燥邪所伤,故可见身热恶寒之卫表症状; 燥邪化火,灼伤肺络会导致胸痛咯血; 燥邪伤津,津伤阳亢则舌红、脉细数,邪居肺卫则苔白、脉浮数,燥邪袭肺郁热,则苔黄、脉数..
-
第01章 肺大肠系统02 风热犯肺证中医学/临床 2020. 9. 12. 23:57
风热犯肺证 DownLoad PDF file and high quality JPG file (下载PDF及高清JPG文件) ↓↓↓ (下载文件2020年9月14日更新。) 一、概述 风热是外邪的一种。风热犯肺,指风热之邪侵袭肺卫,致使肺气宣降失常的病理情况,主要由于外邪来势凶猛或人体正气不足,从而造成机体被邪气所伤。 风为百病之长,可夹寒、夹热、夹湿侵犯机体,风热之邪多见于冬春之季。 风热外感,多袭上焦,故首当犯肺,导致肺失清肃,营卫失和,引起热灼肺津,可见咳嗽、咳痰不爽、咯痰色黄质稠、口干;若风热之邪侵入口鼻,则鼻咽首先受邪,鼻流黄涕,咽部红肿疼痛;卫气郁阻,营卫不和,而见发热、恶风、头痛、汗出。舌脉多为舌苔薄黄、脉浮数之象。 二、与内科疾病的关系 三、与外科疾病的关系 四、与儿科疾病的关系 五、与皮肤病的关系 六、与耳鼻喉科疾病的关系 七、针灸治疗
-
第01章 肺大肠系统01 风寒束表证中医学/临床 2020. 9. 10. 15:02
风寒束表证 DownLoad PDF file and high quality JPG file (下载PDF及高清JPG文件) ↓↓↓ (下载文件2020年9月14日更新。) 一、概述 风寒为六淫之邪,风为六淫之首,虽属春令主气,但四季皆有。一般外感为病,常以风为先驱,其他邪气多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,如风湿、风寒之类,风性轻扬,易于侵犯人体的上部和肌表,故临床常见头痛、感冒、风疹等病证。如《素问·太阴阳明论》说:“伤于风者,上先受之。”风性疏泄,侵袭人体,可使肌腠开泄,故多见恶风、自汗等症状。 寒为冬令主气,寒邪为冬令常见病因,但也可在其他季节引起疾病。寒为阴邪,易伤阳气。寒邪由外而入,致病又有伤寒与中寒之别。寒邪伤于肌表,卫阳被遏,称为伤寒。 风寒束表,卫阳被郁,腠理闭塞,肺气不宣,可见恶寒,发热,无汗,头痛,身痛,鼻流清涕,咳嗽,痰稀,舌苔白润,脉浮而紧。 二、与内科疾病的关系 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