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BOUT ME

-

Today
-
Yesterday
-
Total
-
  • 清热剂 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
    中医学/方剂 2017. 7. 7. 15:29

    清热剂

     

     

    第一节 清气分热

     

    白虎汤《伤寒论》[bái hǔ tāng]

    组成与用法 石膏50克,知母18克,甘草6克,粳米9克。上药加水煎至米熟汤成,去渣温服。

    功效     清热生津。

    主治     阳明气分热盛证。症见壮热面赤,烦渴引饮,汗出恶热,脉洪大有力或滑数。

    方歌     白虎汤清气分热,石膏知母草米协;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热渴汗出兼气虚,白虎加参最贴切;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身热欲呕骨节痛,加入桂枝通关节;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湿温身重汗出多,若加苍术湿热灭。

    备注     表证未解的无汗发热,口不渴,脉浮细或沉者;血虚发热,脉洪不胜重按者;真寒假热的阴盛格阳证等,均不可误用。


     

    竹叶石膏汤《伤寒论》[zhú yè shí gāo tāng]

    组成与用法      竹叶6克,石膏50克,半夏9克,麦门冬20克,人参6克,甘草6克,粳米10克。水煎,去渣,纳粳米,煮米熟,汤成去米,每日3次,温服。

    功效     清热生津,益气和胃。

    主治     伤寒、温病、暑病余热未清,气津两伤证。症见身热汗出,心烦,欲呕,口干喜饮,或虚烦不寐,舌质红而干,苔少,脉虚数。

    方歌     竹叶石膏汤人参,麦冬半夏甘草临;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再加粳米同煎服,清热益气养阴津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第二节 清营凉血

     

    清营汤《温病条辨》[qīng yíng tāng]

    组成与用法      犀角(水牛角代)30克,生地黄15克,玄参(即元参)9克,竹叶心3克,麦冬9克,丹参6克,黄连5克,银花9克,连翘6克。水煎服。

    功效     清营解毒,透热养阴。

    主治     热邪传营证。症见身热夜甚,神烦不眠,时有谵语,目常喜开或喜闭,口渴或不渴,斑疹隐隐,脉细数,舌绛而干。

    方歌     清营汤是鞠通方,热入心包营血伤;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角地银翘玄连竹,丹麦清热佐之良。

    备注     苔白滑者忌用本方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犀角地黄汤《小品方》录自《外台秘要》[xī jiǎo dì huáng tāng]

    组成与用法      犀角(水牛角代)30克,生地24克,芍药12克,牡丹皮9克。水煎服。

    功效     清热解毒,凉血散瘀。

    主治     ①热扰心营入血分。症见身热,昏狂谵语,斑色紫黑,舌绛起刺,脉细数。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②蓄血留瘀。症见善忘如狂,漱水不欲咽,胸中烦痛,自觉腹满,大便色黑易解等。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③热伤血络。症见吐血、衄血、便血、尿血等,舌红绛,脉数。

    方歌     犀角地黄芍药丹,血热妄行吐衄斑;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蓄血发狂舌质绛,凉血散瘀病可痊。

    备注     阳虚失血或脾不统血之出血证,不宜服用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第三节 清热解毒

     

    黄连解毒汤《外台秘要》引崔氏方 [huáng lián jiě dú tāng]

    组成与用法      黄连9克,黄芩、黄柏各6克,栀子9克。水煎服。

    功效     泻火解毒。

    主治     一切实热大毒,三焦热盛之证。症见大热狂躁,口干咽燥,错语,不眠;或热病吐血,衄血;或热甚发斑,身热下利,湿热黄疸;外科痈疽疔毒,小便黄赤,舌红苔黄,脉数有力。

    方歌     黄连解毒汤四味,黄芩黄柏栀子备;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躁狂大热呕不眠,吐衄斑黄均可为。

    备注     热伤阴液舌质光绛者,不宜使用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凉膈散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[liáng gé sàn]

    组成与用法      川大黄、朴硝、炙甘草各600克,山栀子仁、薄荷、黄芩各300克,连翘1250克。上药共为粗末,每取612克,加竹叶3克,蜜少许,水煎服。亦可作汤剂,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。

    功效     泻火通便,清上泻下。

    主治     上中二焦邪郁生热,胸膈热聚。症见身热口渴,面赤唇焦,胸膈烦热,口舌生疮,或咽痛吐衄,便秘溲赤,或大便不畅,舌红苔黄,脉滑数。

    方歌     凉膈硝黄栀子翘,黄芩甘草薄荷饶;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竹叶蜜煎疗膈上,中焦燥实服之消。


    普济消毒饮《东垣试效方》[pǔ jì xiāo dú yǐn]

    组成与用法      酒黄芩、酒黄连各15克,陈皮、生甘草、玄参、柴胡、桔梗各6克,连翘、板蓝根、马勃、牛蒡子、薄荷各3克,僵蚕、升麻各2克。水煎服。

    功效     疏风散邪,清热解毒。

    主治     大头瘟。风热疫毒之邪,壅于上焦,发于头面,恶寒发热,头面红肿焮痛,目不能开,咽喉不利,舌燥口渴,舌红苔黄,脉数有力。

    方歌     普济消毒大头瘟,芩连甘桔蒡玄参;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升柴马勃连翘陈,僵蚕薄荷板蓝根。

     

    仙方活命饮《校注妇人良方》[xiān fāng huó mìng yǐn]

    组成与用法      白芷3克,贝母、防风、赤芍药、当归尾、甘草节、炒皂角刺、炙穿山甲、天花粉、乳香、没药各6克,金银花、陈皮各9克。用酒水各半或水煎服。

    功效     清热解毒,消肿溃坚,活血止痛。

    主治     痈疡肿毒初起,热毒壅聚,气滞血瘀。症见红肿焮痛,或身热凛寒,苔薄白或黄,脉数有力。

    方歌     仙方活命金银花,防芷归陈草芍加;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贝母花粉兼乳没,穿山角刺酒煎佳;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一切痈毒能溃散,溃后忌服用勿差。

    备注     阴证疮疡忌服本方;脾胃虚寒,气血不足患者须慎用;疮疡已溃亦不宜使用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第四节 清脏腑热

     

    导赤散《小儿药证直诀》[dǎo chì sàn]

    组成与用法      生地黄、木通、生甘草梢各6克。上药为末,每取9克,入竹叶,水煎,食后温服。

    功效     清心利水养阴。

    主治     心经热盛证。症见心胸烦热,面色红赤,渴欲冷饮,以及口舌生疮;或心移热于小肠,症见小便短赤涩痛,舌红,脉数。

    方歌     导赤生地与木通,草梢竹叶四般攻;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口糜淋痛小肠火,引热同归小便中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龙胆泻肝汤《医方集解》[lóng dǎn xiè gān tāng]

    组成与用法      龙胆草6克,炒黄芩9克,栀子9克,泽泻12克,木通6克,车前子9克,当归3克,生地黄9克,柴胡6克,生甘草6克。水煎服。

    功效     清泻肝胆实火,清利肝经湿热。

    主治     ①肝胆实火上扰。症见头痛目赤,胁痛口苦,耳聋,耳肿,舌红苔黄,脉弦数有力等。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②肝胆湿热下注证。症见阴肿,阴痒,囊痈,小便淋浊,或妇女湿热带下,舌红苔黄腻,脉弦数有力等。

    方歌     龙胆泻肝栀芩柴,生地车前泽泻偕;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木通甘草当归合,肝经湿热力能排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左金丸《丹溪心法》[zuǒ jīn wán]

    组成与用法      黄连180克,吴茱萸30克。上药为末,水泛为丸,每取23克,开水吞服;亦可作汤剂,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。

    功效     清肝泻火,降逆止呕。

    主治     肝火犯胃证。症见胁肋胀痛,嘈杂吞酸,呕吐口苦,脘痞嗳气,舌红苔黄,脉弦数。

    方歌     左金黄连与吴萸,胁痛吞酸悉能医;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再加芍药名戊己,专治泻痢痛在脐;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香连相合治热痢,症现腹痛又里急。

    备注     脾胃虚寒所致呕吐吞酸,脘胁疼痛者,不宜服用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苇茎汤《外台秘要》引《古今录验方》[wěi jīng tāng]

    组成与用法      苇茎60克,薏苡仁30克,冬瓜子24克,桃仁9克。水煎服。

    功效     清肺化痰,逐瘀排脓。

    主治     肺痈。症见身有微热,咳嗽痰多,甚则咳吐腥臭脓血,胸中隐隐作痛,肌肤甲错,舌红苔黄腻,脉滑数。

    方歌     苇茎汤治肺痈方,桃仁薏苡冬瓜藏;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瘀热在肺成痈毒,逐瘀排脓体复康。

    备注     孕妇慎用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泻白散《小儿药证直诀》[xiè bái sàn]

    组成与用法      地骨皮、桑白皮各30克,炙甘草3克,粳米30克。水煎,食前服。

    功效     清泻肺热,平喘止咳。

    主治     肺热喘咳证。症见咳嗽,气急欲喘,皮肤蒸热,日晡尤甚,舌红苔黄,脉细数。

    方歌     泻白散用桑白皮,地骨粳米甘草齐;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泻肺清热止咳嗽,伏火郁肺此方宜;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葶苈大枣亦泻肺,行水祛痰喘自息。

    备注     外感风寒所致喘咳,或虚寒性咳嗽,均不宜服用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清胃散《脾胃论》[qīng wèi sàn]

    组成与用法      生地黄、当归身各6克,牡丹皮9克,黄连6克,升麻9克。水煎服。

    功效     清胃凉血。

    主治     胃有积热。症见牙痛牵引头脑,面颊发热,其齿恶热喜冷,或牙龈溃烂,或牙宣出血,或唇舌颊腮肿痛,或口气热臭,口舌干燥,舌红苔黄,脉滑大而数。

    方歌     清胃散用升麻连,当归生地牡丹全;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或加石膏清胃热,口疮吐衄与牙宣。

    备注     若牙痛属风寒及肾虚火炎者不宜服用本方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玉女煎《景岳全书》[yù nǚ jiān]

    组成与用法      石膏915克,熟地930克,麦冬6克,知母、牛膝各5克。水煎服。

    功效     清胃热,滋肾阴。

    主治     胃热阴虚证。症见烦热干渴,头痛,牙痛,齿松牙衄,舌红苔黄且干。亦治消渴,消谷善饥等。

    方歌     玉女煎用熟地黄,膏知牛膝麦冬襄;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胃火阴虚相因病,牙痛齿枯宜煎尝。

    备注     偏于阴津不足者,本方宜温服;偏于胃火有余者,则宜冷服。若患者大便溏泄时,不宜服用本方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芍药汤《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》[sháo yào tāng]

    组成与用法      芍药30克,当归15克,黄连15克,槟榔、木香、炒甘草各6克,大黄9克,黄芩15克,官桂5克。上为末,每取15克,水煎,食后温服。

    功效     清热燥湿,调气和血。

    主治     湿热痢疾。症见腹痛,便脓血,赤白相兼,里急后重,肛门灼热,小便短赤,舌苔黄腻,脉弦数。

    方歌     芍药汤中用大黄,芩连归桂槟草香;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清热燥湿调气血,里急腹痛自安康。

    备注     痢疾初起有表证者、久痢及虚寒痢者,均不宜服用本方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白头翁汤《伤寒论》[bái tóu wēng tāng]

    组成与用法      白头翁15克,黄柏12克,黄连6克,秦皮12克。水煎服。

    功效     清热解毒,凉血止痢。

    主治     热毒痢疾。症见腹痛,里急后重,肛门灼热,泻下脓血,赤多白少,渴欲饮水,舌红苔黄,脉弦数。

    方歌     白头翁汤治热痢,黄连黄柏与秦皮;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再加甘草与阿胶,产后虚痢称良剂。

    备注     虚痢及久痢者不宜用本方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第五节 清虚热

     

    青蒿鳖甲汤《温病条辨》[qīng hāo biē jiǎ tāng]

    组成与用法      青蒿6克,鳖甲15克,细生地12克,知母6克,丹皮9克。水煎服。

    功效     养阴透热。

    主治     温病后期,阴液耗伤,邪伏阴分。症见夜热早凉,热退无汗,舌红苔少,脉细数。

    方歌     青蒿鳖甲地知丹,热自阴来仔细辨;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夜热早凉无汗出,养阴透热服之安。

    备注     温病初期,或邪在气分,或阴虚欲抽搐者,均不宜用本方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当归六黄汤《兰室秘藏》[dāng guī liù huáng tāng]

    组成与用法      当归、黄芩、黄柏、黄连、生地黄、熟地黄各6克,黄芪12克(可另加麻黄根9克)。水煎服。

    功效     滋阴泻火,固表止汗。

    主治     阴虚有火。症见发热盗汗,面赤,心烦,口干唇燥,便结溲黄,舌红,脉数。

    方歌     当归六黄二地黄,芩连芪柏共煎尝;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滋阴泻火兼顾表,阴虚火旺盗汗良。

    备注     脾胃虚弱,纳减便溏者,不宜使用。



Designed by Tistory.